時間回撥到2019年,有記者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“華為是不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”,任正非的回答很是經典,“在孟晚舟事情沒發生時,我們公司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,惰怠,大家口袋都有錢,不服從分配,不愿意去艱苦的地方工作。現在我們公司全員振奮,整個戰斗力在蒸蒸日上,這個時候我們怎么到了最危險時候?應該是在最佳狀態了。”
縱觀2025上半年的廣汽集團,像不像彼時的華為?“番禺行動”讓廣汽在最關鍵時候穩住了陣腳,也激活內部體制機制,發揮自身優勢力出一孔,廣汽也因此進入構建更深遠護城河的最佳狀態。
8月底,廣汽集團公布2025上半年報,在自研技術、智能化布局的優勢越來越明顯,合資、自主板塊新一輪產品攻勢受市場追捧。據數據統計,廣汽集團合并口徑營業總收入約426.11億元,汽車產銷量分別為80.17萬輛及75.53萬輛,終端銷量為85.8萬輛;其中,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量36.6萬輛,占比提升至48.43%,節能車銷量同比增長13.43%。
承壓下的“二次創業”
當然,作為廣汽集團高層領導換防、“番禺行動”落地首年的第一份半年報,市場寄望廣汽集團的轉型陣痛期更短一些,但廣汽這半年的營業收入、凈利潤和汽車銷量同比都呈下跌狀態,所以半年報一出,受到質疑很正常。
廣汽集團短期業績承壓是不假,但深入分析這份“戰時狀態”半年報,比只盯著短期數字看有意義得多:比如廣汽集團資產負債率為44.65%,較去年底優化約3%,對比風頭正盛的新勢力,小鵬汽車的資產負債率升至67.18%,理想汽車也為56.7%,遠高于行業的抗風險能力,反映出廣汽集團的財務結構更穩定健康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價格戰打得尤其激烈的2025上半年,廣汽集團的庫存,反較去年同期減少9.3萬輛。同時,廣汽在成本控制方面開始起效,通過對標學習華為DSTE(開發戰略到執行)、IPD(集成產品開發)流程,自主品牌實現研產供銷財一體化經營管理,車型標準開發周期縮短至18個月,研發成本降低10%以上。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,推動采購成本降低,業務效率和決策效率提升約50%。
誰在“蒙眼虛胖”?誰在“減脂增肌”?投入巨大,時間跨度長的造車,是一項長期主義工程,短期波動很正常,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的翻盤也見慣不怪。 傳統車企的確船大難掉頭,不及新勢力輕裝上陣,但當市場陷入價格混戰未了期,每個細分市場變成同質化紅海,需求結構升級生態全面重構,這顯然又回歸到傳統企業熟悉的賽道。大規模的制造優勢,供應鏈廣度、技術儲備和深耕市場多年的良好口碑,都是傳統車企長期沉淀下來的體系優勢,也是扭轉戰局不可少的底座。
若把上半年廣汽集團頻繁落子布局,拉成一條時間線,說廣汽在“二次創業”也毫不為過,從“番禺行動”走出舒適區,“穩合資、強自主、拓生態”的進展尤為順利:合資板塊廣汽豐田上半年終端銷量為36.42萬輛,實現同比正增長,鉑智3X沖出重圍,上市至今有3個月位居合資新能源銷量第一,凱美瑞銷量同比增長44%,HEV車型終端銷量居國內市場首位;至于廣汽本田推出全新電動品牌首款戰略車型P7,主流車型皓影、雅閣穩守陣地且有增長。
自主品牌方面,傳祺、埃安、昊鉑在各級市場“放大招”,其中廣汽傳祺上半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量3.5萬輛、同比增長18%;廣汽埃安AION S、AION Y終端銷量位居國內純電細分市場前列。而向往M8乾崑、昊鉑HL增程版、 和即將上市的向往S9、昊鉑A800,都成了廣汽突破30萬級的主要推手。
生態路徑的開拓,也“豁出去”,不僅傳祺向往序列、昊鉑、廣汽豐田的產品體系加入華為基因,還有Momenta、DeepSeek國內頂流科技公司的身影。而如火如荼籌備,明年投入市場的華望,承載著廣汽開拓高端市場新局面的重擔。
另一方面,技術路徑既有全新增程技術“星源增程”,也有智能科技品牌“星靈智行”;“廣汽星靈AI全景圖”的發布,意味著廣汽在L4 Robotaxi自動駕駛、低空經濟飛行汽車、人形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前瞻戰略布局已成型,“第二增長曲線”的增長點也在鋪開。
無疑,廣汽的基本面向好,業務結構也正在優化,智電化轉型成效顯現。“技術搭臺,產品唱戲”將深層驅動廣汽關鍵性的路徑戰略轉型。2025上半年的內生動力再造,既是一次有質量的深蹲,也是下一次跳躍的開始。
聚焦兩大成長極
為何如此篤定廣汽未來的新趨勢明顯?看看此刻廣汽的“左膀右臂”,一個是“下餃子”般的新車攻勢,一個是海外市場。
毫無疑問,2025年是廣汽集團的產品大年,上半年合資、自主各大品牌,各線市場都形成突破;而廣汽埃安i60、廣汽傳祺向往S9、廣汽本田繽智及飛度、廣汽豐田威蘭達和鉑智7,在細分市場有優勢的車型,都會在年內完成上市或亮相,新車矩陣為集團踏入新的增長周期加碼蓄力。
踏入2025年, 對全品類大車企集團而言,在競爭中出奇制勝的關鍵,一定是擁有高度的垂直一體化能力,通過上下游供應鏈整合,生態邊界打通,賦能自研技術能以高效、高質和有極致成本競爭力的規模效應迅速落地。目前,廣汽覆蓋了動力系統、底盤、熱管理等造車關鍵環節,尤其是在“風口浪尖”的增程線路,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混動系統完成開發量產,“星源增程”多個指標實現行業第一;動力電池板塊,因湃電池一期18GWh動力電池產線全面建成并實現量產;而在補能設施上,廣汽累計建成國內充電站超1600座,充電終端超17000個,這些都會賦能新車矩陣快速攻占市場。
而不同于其他自主品牌尚在出海摸索期的“遍地開花”,廣汽集團的出海進入了“生態協同”階段,進入84個國家和地區,建成超570個網點,已形成墨西哥、沙特、獨聯體三個萬級市場。據統計,2025上半年廣汽向海外導入4款新車型,新增進入10個國家、超100個網點覆蓋,實現印尼智慧工廠竣工投產,自主品牌海外終端銷量超過5萬輛,同比增長45.8%;下半年聚焦打造5萬-10萬輛級核心市場,和多款規劃年銷量5萬至10萬輛的全球明星產品。廣汽集團也進入歐洲、澳新、巴西這些高潛力高壁壘市場,與國內車型企劃科研同步推進,加快渠道建設布局,推動更深層次的出海戰略。
堅持自己的堅持,打贏價值之戰
過了2025年成都車展,也許“燈廠”的頭銜就該換人。
在14號館內,頂著兩大技術革新的廣汽昊鉑A800首秀,旋即引起行業的火熱圍觀。全球最長6m的光環燈帶,全球首創的三面式的翻轉大燈,讓這輛光影流動的旗艦轎車,一舉在高端轎車同質潮突圍而出。而據消息透露,這輛搭載華為智艙智駕的轎車,很有可能成為首批搭載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。
“全球”,“首創”,“L3”……最新最頂的技術為何落在廣汽昊鉑上?記得今年3月,昊鉑從廣汽埃安內部獨立出來,徹底成為一個主打高端新能源市場的子品牌。彼時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曾公開說過:“未來三年,廣汽集團將以不設上限的決心支持昊鉑。”
果然所言不虛,前些日子昊鉑HL增程版上市,讓行業見識大電量超快充的“星源增程”,現在昊鉑A800又讓“燈廠后繼有人”。這都無不顯示作為中國頭部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昊鉑,沿著產品體驗升維、拉滿功能和情緒價值的清晰路線在行進。
誠然,迅速行進的又豈止昊鉑?“公司將以三年‘番禺行動’為引領,打好用戶需求戰、產品價值戰、服務體驗戰“三大戰役”,7月中旬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,宣布廣汽進入“戰時狀態”,等于給三年的“番禺行動”加上“只許成功,不許失敗”的定語,也給廣汽各個板塊錨定了長期主義的坐標:發揮自身優勢,打價值戰;不盲目跟風,用戶價值為先導,加速重建用戶的信任和品牌定位精準調整。
三年時間不長,但面對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廣汽集團選擇了一條正確而難的道路,著手很多目前看來還沒有回報,但蓄勢待發的事:比如在管理上引入外部人才主理營銷大方向面,通過對標學習華為,推進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。也比如打破邊界,利用自身的核心優勢,深度綁定華為推出華望汽車,廣汽和華為都將借“華望”摸索到新的向上通道。
現階段承壓下“二次創業”的篤行不耀,正好是給下個階段的全力迸發而蓄積能量。
這也是“番禺行動”必從源頭組助推廣汽重回高速發展正軌的原因。無論時代怎么迭代,汽車行業面臨轉型大變局,馮興亞所說的“三大戰役”都是車企與消費者同頻共振的價值準繩,廣汽一如既往邁著理性、穩重的腳步,在加速描繪著自己對未來出行的理解和定位,也一如既往延續著用戶價值為先導,堅韌奮進的長期主義。
謀萬世勝過謀一時,謀全局高于謀一域。
長期主義就是要堅守應有的價值觀和規則體系,既耐得住寂寞,抵得住誘惑。如果說,2025上半年,廣汽是審視危機,勤煉內功一掃過去不如意的開始;那么2025下半年、2026年將是實力翻盤,在高端市場開啟探索的勝負手。當大船完成調頭之后,勢不可擋地碾過波峰浪谷,殺氣騰騰向著遠海猛沖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