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賣大戰的火,燒到了海外的巴西。
這輪交戰雙方,一個是美團海外業務Keeta,另外一方是滴滴旗下巴西外賣業務99Food。8月剛過去一半,雙方就在巴西打了三場官司。
根據公開報道,這三場官司,分別是:
8月8日,Keeta以不正當競爭,“混淆消費者、轉移客戶并阻礙Keeta進入市場”為由,在巴西對99Food提起訴訟。
8月14日,Keeta再次在巴西向當地法院起訴99Food違反競爭法,后者通過“預付款”的方式,限制合作餐飲店鋪與Keeta展開任何形式合作,試圖進行雙頭壟斷。
8月18日,99Food在巴西提起訴訟,指控Keeta使用與99Food相似的配色、圖案和字體,“Keeta企圖通過‘搭便車’方式竊取99Food的成功成果”,故請求法院下令Keeta更換標識。
兩大國內生活服務類巨頭在巴西對簿公堂,互有攻防:Keeta主動提起兩輪訴訟,99Food則發動了第三起官司。有所謂接近美團的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,99Food提起指控,“不過是為了對沖前兩起官司引發的輿情的做法。”
這三輪“沖突”不僅引起當地媒體的高度關注,進行重點報道;而且隨著爭斗升級,還在國內打起公關戰、口水戰。
除了部分網友認為這是正常的商業競爭,多數討論的口風還是在“二選一”、“兄弟鬩于墻”、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等上,還有說雙方是“菜鳥互啄,制造國際笑話”。
隨著出海大勢以及在各自商業版圖中的重要位置,滴滴和美團還會有更多的競爭和摩擦。但這次,美團顯然是有備而來,包括在國內打響的公關戰(口水戰)。
就目前的輿論風向看,不少看似勸架,希望雙方“擱置爭議,一致對外”,但實則滴滴處于極為不道德或者說弱勢的位置。
網絡流傳有一張“巴西外賣市場競爭時間線”的梳理圖表,滴滴被置于“施暴者”的角色。比如其中明確提到,巴西多家媒體報道,滴滴99Food向商戶提供巨額現金獎勵,還特意備注是“預付”,主要針對美團/Keeta進行“二選一”。
美團/Keeta對滴滴99Food的第二起訴訟,潛在意思就是美團指控滴滴在巴西搞“二選一”,將所謂輿論升級到訴訟。這頂帽子,國內消費者,特別是互聯網用戶是再熟悉不過了。
針對這個指控,99Food也覺得委屈,其傳播總監Bruno Rossini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,“這是我們針對那些我們認為在該城市具有重要性、將對平臺產生重要影響或可能吸引業務的餐廳所采取的一項策略。”
還有一名所謂接近99Food方面的知情人對媒體表示,99Food剛剛上線不久,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,根本沒有能力強迫商家。99Food與商戶的合作包含一筆合作費用,商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,屬于自愿選擇。
滴滴處于輿論的洼地,還有一個背景:雖然99Food和美團/Keeta都被稱作是巴西外賣市場的“菜鳥選手”,但滴滴是二度進軍,也可以說是重啟巴西外賣業務。其在2019年就首次在巴西市場推出外賣業務,但2023年因為經營壓力停止了99Food的運營。
美團/Keeta則是更新的選手,其在5月12日才宣布Keeta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入巴西。目前還在業務籌備階段,沒有正式上線;
二者要應對的共同對手,就是前一次打敗滴滴99Food的本土外賣品牌iFood,它也是目前巴西外賣市場“遙遙領先”的壟斷者。根據一項有巴西官方部門參與的研究數據顯示,在巴西本土市場上,iFood目前占據了外賣食品行業80%的市場份額,其次是Rappi,占9%。其他參與者的份額甚至不超過3%。
所以,也有當地媒體將滴滴99Food的行動,也就是發起對Keeta“色彩”官司,解讀為:“先保住第二的位置,再去考慮怎么對抗第一”。
這種市場格局作為此輪口水戰的一個伏筆,被有意識的引導,就變成滴滴在巴西“封殺”美團。前者也被批是在挑起一場“先干友軍,再干敵軍”的不明智戰爭。這類站在道德高度對國內民眾的心理戰,是十分有效的:巨頭示弱,后來者被當新人欺負,多會引起廣泛的同情。
但果真如此么?站在美團的角度,海外業務是王興親自帶隊的“一把手”工程。2024年年初,美團組織架構進行重大調整,國際化與科技兩個方向的探索性業務都直接向王興匯報。這一年多來,美團出海的動作不小,也是希望“再造一個美團”。
但今年2月份以來,本土市場的外賣大戰,美團著實被“淘寶閃購x餓了么”、京東聯手打疼了。
這兩天,網絡上還傳出一組數據,國內外賣市場的格局,在短短三個月內,已經由這輪外賣大戰之前的“7-2-1”,被改寫成“4.5-4.5-1”了。王興可能也沒想到,曾經標榜的護城河,幾杯奶茶就填滿了。
圖源:網絡
美團將在8月27日公布2025年二季報。如果海外業務沒點更大的動作,對市場都不好交代。不少人也會猜測,王興學起劉強東的招數,對滴滴拼人品,打“道德戰”,也想把滴滴從道德的角度按在地上摩擦。
京東在外賣領域對美團發起挑戰時,京東就被冠以“道德綁架對手”的嫌疑。京東集團CEO還就此回應媒體的關注,予以否認。
站在滴滴的角度,國內已經度過最難的時期,基本是悶頭發大財的階段。只要沒誰主動進攻,滴滴的策略就是閉麥,不去理會,做自己的事。這點從他們的傳播策略里就能看出門道來:只要不涉及根本性問題,公關或者市場媒介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。
但海外市場對滴滴的意義更大,是第二增長曲線。這個曲線又分兩支:狹義的出行服務(不包括外賣)和外賣。這兩項海外業務都不好做,只能是一城一池的磕。目前,巴西市場在滴滴的出海業務里,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。美團來勢洶洶,滴滴不得不盡最大的心力去應對。
這也是二者在巴西交鋒的意義和價值。老二老三的爭斗,不一定會肥了老大。目前,隨著99Food和Keeta的相繼進駐,在巴西外賣服務市場原本占據著優勢的其他品牌巨頭,也紛紛加大投入,唯恐地位不保。
某種程度上,這或許是一場“各取所需”的口水戰:打官司只是戰術。戰略層面上,美團和滴滴“無心插柳”的達成一種默契,都希望打破常規商戰,先聲奪人,在巴西等為代表的海外市場快速破局。
這也可以理解為,美團和滴滴打官司,掐架,也未嘗不是“暗度陳倉”之舉。輿論戰、口水仗理論上也是一種認知戰。這對當前巴西本土消費者對外賣市場市場格局的看法,或產生更深刻的印象——兩個遠道而來的中國公司攪動市場,消費者也會跟著收益。
這個戰法雖然一地雞毛,但ROI(投入產出比)或許高過投流投廣告、地推或者配送隊伍搭建等外賣基礎設施建設。
更為關鍵的一點是,美團或者滴滴的商戰,某種程度上是國內格局的延伸,連打法都十分雷同。雙方都知道,外賣連彎腰撿鋼镚的生意都不算,確實不掙錢,但各方的共識是:外賣是高頻的流量入口,可以撐起其他高利潤業務。
而在包括巴西在內的海外市場,“外賣+本地生活+支付”這套在國內已經打磨成熟的商業模式,還處于萌發的階段。在美團還未進入巴西市場時,滴滴已經在拉美其他國家推行“外賣+金融+打車”的閉環了。
換句話說,美團和滴滴爭的外賣生意,也不全是外賣生意,最根本的還是更為廣闊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。
這樣看來,美團和滴滴的口水戰,就不只是公關戰了,也變得十分有意思,還是那句話:讓子彈先飛一會兒。
但滴滴需要做一個復盤,為何在這輪公關戰中,被美團打了一個措手不及?有時候,閉麥久了,也可能會失去開麥的能力。